【我期待的变化】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1-15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让学生都乐于上中职

  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县级职教中心学校,在籍中职生近800人,开设有畜牧兽医、汽车修理、计算机等8个专业。与周围县市的同类学校相比,我们的学校是办得比较好的,但无论是办学规模,还是办学形式,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都存在不小的差距。

  具体来讲,中职生的培养成本其实是很高的,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上。例如,实验室、实训基地等建设和使用是职教必需的硬件。组建一个像样的实践教学场所,需要大量资金。像我们学校,有8个专业,全部“武装”下来,起码要有几千万元,即使是选择部分专业重点建设,以学校自身的能力也是不够的,而政府的投入又很有限。

  我校很多学生最大的愿望不是学成后谋得一份好职业,而是通过升高职圆自己的大学梦。如果取消了中职对口升学,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花高价就读普高,哪怕考个专科也行。我们学校的校训是“学好专业建设家乡”,但这里的经济不太发达,消化不了那么多中职毕业生,况且学生也不一定符合社会需求。此外,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在招生问题上大动脑筋。按相关政策的说法,一个地区的中职生数与普高生数大体上要接近1∶1,在我们这里还达不到。

  真心希望这种情况能有所转变,希望《规划纲要》出台有力举措,改善中职教育的办学条件,使中职校的教学质量有大的改观,让学生都乐于上中职,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。

  黑龙江杜尔伯特县职教中心校 杨忠学

  促进高教入学机会公平

  我曾经是一名高校大学生,现在是高校一名教育工作者。我想呼吁和期待的是尽快推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迈出更大步伐,尤其应尽快缩小高校入学机会差距。国家应根据眼下的现状,在政策制度上推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,尤其在入学机会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均衡方面下大功夫。

 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,在我国区域之间表现极为明显,像北京、上海等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,与河南、山东等人口大省的入学比例差距颇大。在每年高校录取过程中,常见到某某重点大学向某某人口大省增加多少招生名额的新闻报道,但这种临时性的做法实际上对这些省份来说是仅是杯水车薪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  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,许多人士在国内首选京沪落户就业的原因,除了这些城市有利于个人事业发展外,更深层的原因是为了给下一代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教育环境,尤其是可以获取一张高几率进入重点大学门槛的门票。

  为了社会的进步、发展和真正和谐,希望这次在制定《规划纲要》时,切实考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重要性、严肃性,在制度设计、政策引导、出台措施上下大力气,真正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落到实处。

  河南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晓莉

 取缔变味的校外培训

  社会力量办培训学校本是一件好事,但现在一些地方将好事办成了坏事。很多培训学校设置的课程和培训内容不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,充实他们的艺术、体育等知识,而是办成了专业补习班,孩子们天天学的都是数学、作文、英语等文化课,和正规学校教学没什么两样。有些培训学校变成了学校老师兼职捞“外快”的场所。班里你不学他学,最后没几个不学的时候,老师就要求那几个不学的孩子必须参加培训学校的学习,说否则影响教学进度,因为其他孩子“一说就会了,不用再多教”。

  我曾经向有关部门提过建议,但他们回复说,社会上的教育机构不归他们管,因为这些培训学校是经营机构,经营什么内容教育部门管不了。面对这样的现状与问题,建议利用这次制定《规划纲要》的机会,能增加相关内容,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,彻底取缔社会上那些只针对文化课设置培训内容的培训学校,同时对其培训内容做到有力监管,使它别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了。

  来自yy00tt@sina.com邮件